发改委: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
2021-03-10 08:15:04
329
返回列表
今年以来,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十分繁重,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创新宏观调控思路与方式,注重适时适度预调微调,有针对性地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着力以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结构调整、民生改善、风险化解,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和和谐稳定。
一是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针对年初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国家及时采取措施,完善区间管理、加强定向调控,在保障性安居工程、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引导民间投资和促进信息、养老、文化消费,以及支持外贸稳定发展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预调微调政策,促进了经济平稳运行。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4%,规模以上工业增长8.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1%;以美元计价的外贸出口增长0.9%,扣除套利贸易因素后增长6.2%;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3%;城镇新增就业737万人。
二是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国家对农业发展的扶持政策进一步完善,继续提高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在关键农时及时出台支持春耕生产补贴等政策,有力调动了各级政府重农抓粮和农民群众务农种粮的积极性。夏季粮油生产再获丰收,夏粮总产量达到2732亿斤,比上年增加95亿斤;夏收油菜籽产量1376万吨,预计早稻产量与上年基本持平。目前秋粮面积稳中有增,农作物长势良好,全年粮食再获丰收有较好基础。畜禽生产逐渐回暖,水产品和蔬菜等生产稳定发展。
三是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强政策引导,在淘汰落后产能、强化创新驱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等方面,因势利导、有扶有控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工业结构加快调整,规模以上工业中,钢铁、水泥、有色等行业生产增速同比大幅回落;高技术产业、装备工业增速较快,在生物药品制造、第四代移动通信、工业机器人、海洋工程装备等领域涌现出一批新的增长点。服务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电子商务平台、物联网技术在促进现代物流发展、提高医疗和养老服务水平等方面的作用不断显现,第三产业增速继续快于第二产业。节能减排积极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减少。
四是改革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在行政审批、投资管理、财税金融等领域,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取消和下放145项行政审批等事项,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在全国推开;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在基础设施、清洁能源等领域推出了80个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的示范项目;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审议通过,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在10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开展;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居民阶梯气价政策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海上风力发电上网标杆电价出台实施,工业用盐、电信资费、民营医疗收费、专业服务收费标准等一批商品和服务价格放开。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在负面清单管理等方面初步取得了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中韩、中澳等自贸谈判顺利推进,与俄罗斯能源合作取得重大进展,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稳步扩大;利用外资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境外投资积极拓展。
五是财政金融运行总体平稳。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增长8.8%,全国财政支出增长15.8%,教育、社保和就业、医疗卫生、社会服务等重点领域支出得到较好保障。市场流动性总体适度充裕,6月末广义货币M2增长14.7%,比上月末提高1.3个百分点;上半年社会融资总规模10.57万亿元,其中新增人民币贷款5.74万亿元,同比多增6590亿元;6月份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和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2.85%和2.89%。
六是民生保障的各项制度不断完善。集中更多资源用于民生保障薄弱环节,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民生改善取得新成效。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建立了城乡统一的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有效衔接。教育公平迈出新步伐,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计划、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发布实施,28个省份实现农民工随迁子女异地参加高考。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扩大到1011个县,新农合在27个省份实现了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在建和年内开工、床位数在500张以上的民办医院超过120个。创新保障性住房建设和运营模式,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投入力度,积极运用开发性金融支持棚户区改造,截至6月底,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建成280万套,新开工530万套,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8%和76%。
总的来看,国家陆续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经济运行保持平稳,改革开放活力增强,发展质量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扎实有力,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形势总体是好的,但经济发展的国内外环境仍然复杂多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经济发展仍面临多重困难和挑战。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总体上还处在危机后的修复阶段和发展方式的转换阶段,回升步伐受到诸多深层次结构矛盾制约。从国内看,支撑经济平稳增长的动力不够强劲,推进结构调整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下一步,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和《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各项任务,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平衡点,准确把握近期目标和长期发展的平衡点,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结合点,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基本思路,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有效实施一些兼顾当前和长远的政策措施,加快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推动结构调整,妥善防范化解风险,不断改善民生工作,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重点是:
一是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坚持把改革放在重中之重位置,进一步简政放权,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等事项,确保已取消下放的审批事项落到实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进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清理涉企收费;推进资源税、消费税等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创新调控工具,完善金融机构风险处置机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积极稳妥推进价格改革和农业农村、国有企业、科教文化等重点领域改革。
二是积极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发挥好消费的基础作用,培育扩大消费新增长点。落实完善促进信息、养老、健康、旅游、文化消费的各项政策;大力整顿市场秩序,营造良好消费环境。发挥好投资的关键作用,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重点领域投资,进一步释放民间投资潜力,着力提高投资效益和质量,促进投资稳定增长。
三是努力夺取全年农业丰收。加强秋粮田间管理和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确保秋粮再获丰收。落实好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预案和油菜籽、玉米临时收储政策, 加强粮食仓储设施建设。积极稳妥推进大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继续稳定蔬菜、畜禽等生产,加强产供销衔接,保障供应、稳定价格。全面做好雨情水情险情的预报预警,确保重要堤防、水库安全度汛。
四是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完善创新驱动政策环境,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传统产业调整改造,积极化解过剩产能,支持企业兼并重组,促进重点产业布局调整和产业转移;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五是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努力稳定对外贸易,落实完善促进外贸发展政策,全面推进贸易便利化,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有力推动出口升级和贸易平衡发展。进一步加强国内短缺资源、关键技术和零部件等的进口,合理增加必要的一般消费品进口。坚持积极有效利用外资,继续加强多双边开放合作。
六是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健全完善促进就业的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做好化解产能过剩涉及的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及配套设施建设,强化工程质量监管,抓好公平分配和入住管理。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全面推开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工作。继续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强化安全生产,做好大气、水、土壤等突出环境污染问题综合治理。